党的十九大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新举措解读(2)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3日      阅读:619

(文/中国军网)1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举。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六个方面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任务新举措。这些,必将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17.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指标。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推进,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党的十九大作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强调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培养造就科技人才等,体现了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深远考量。这些政策举措,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这“两个必然”,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科学性和人民性的统一。“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这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力宣示,是对西方所谓“宪政民主”“普世价值”以及“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思潮的有力回击。

 

19.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等,体现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的大设计大气魄。这有利于我们党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开启中国法治新时代。

 

2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这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举措。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经济、政治,也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我们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适应的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核心支撑。

 

21.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也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围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强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治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这些部署要求,有着很深的政治考量和强烈的现实指向,旗帜鲜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提供了遵循指导。

 

22.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从提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理念,再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可以想见,随着党的十九大富民强民惠民政策的落地,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脱贫、健康、安全等问题会得到更好解决,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3.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一步凸显了美丽中国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报告作出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四个方面的战略部署,以理念转变为根本,治理和保护并重、制度和监管并举,把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落到实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将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4.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这一目标,是顺应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着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提出来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根本引领。

 

25.习近平强军思想。人民军队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先进军事理论的指导。与党的理论创新同步伐,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实现新飞跃。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习近平强军思想,并确立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这是又一历史性决策,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出一系列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最新成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发展新境界,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强军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

 

26.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是对我们党建军治军根本原则的最有力坚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的最有力维护,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新时代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习主席这个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一切行动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27.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我军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担负什么样的使命任务是由党的使命任务所内在决定的。党的十九大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强调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这阐明了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地位作用,拓展和规定了新时代我军使命任务。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强军支撑强国,军强才能国安。我军必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28.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和坚强支撑。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战略安排是,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29.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人民军队靠改革创新走到现在,也要靠改革创新赢得未来。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的重大部署,体现了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赢得军事竞争优势的战略考量,对于把我军建设模式和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到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上来,加快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紧跟世界军事革命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推动军事改革,全面推进军事理论、技术、组织、管理、文化各方面创新,带动全军把创新驱动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努力把我军建设成为创新型人民军队。

 

30.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古往今来,科技进步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军事发展走向。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推进,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引起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深刻变化,日益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我军在高新技术方面同世界军事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这是加强新质战斗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实施科技兴军战略的重要引领。我们必须增强军队建设科技含量,提高官兵科技素养,增强技术敏锐度和理解力,大力推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争取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我军建设和战斗力发展的贡献率。

 

Copyright © 2002-2023 成都东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市 青城山镇东软大道1号
邮编:611844
蜀ICP备12011972号